文章详情
发布时间: 2024年05月03日 13:26:12
中新社上海4月23日电 题:“巴金书房”吸引读者打卡 文学大师“读书观”启发今人
中新社记者 王笈
2024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。4月23日“世界读书日”当天,读者走进上海徐家汇书院新近揭幕亚美国际app下载的“巴金书房”,或热情打卡巴金写《家》时使用的书桌复制件,或安静地入座阅读,感受巴金的写作情景和文学精神。
文人多有“书房情结”,书房是其挥洒笔墨、精神寄托之地。作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、?翻译家、出版家,巴金在书房里著书、编书、译书,藏书、读2书、评书,与导师、好友?、后辈对话,执笔回复一封封读者来信。
走进徐家汇书院的“巴金书房”,巴金写《家》时仅存的两页手稿的仿真件、数十种《家》的外文译本书影等历史资料,将巴金生前在家中工作、生活的场景呈现于读?者眼?前;一侧的专题书架上??汇集巴金曾经阅读、翻译的书,以及尊重、喜爱的作家?们的作品,仿佛是他亲自写下的“荐书单”……沉浸式的阅读氛围,让读者对?真实的巴老书房产生了?浓厚兴趣。
1955年9月,巴金与家人搬入上海武康路113号居住,在此度过了他文学生涯中最为辉煌的“高产期”,创作出《团圆》《随想录》等诸多重要作品。如今,此处的花园住宅作?为巴金故居,成了千万读者心中的“文学圣地”。
目前,巴金故居正在维修提升施工中,尚未重新向公众开放,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、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。“很多人到巴金故居,都要看巴老的书房。”令他印象深刻的是,巴老的书房藏书特别多,生前连地板上都堆满了书;书房简朴实用,并不豪华,放着不同年代的书架,如20世纪70年代巴老从大街上买回来的竹书架,现在仍存放于故居。
巴老的书房还反映出他对全世界人类的关注。据周立民估算,巴金故居现留有巴老的400?多部外文工具书,涉及约25个语种,还有一部分藏书?捐赠给了多处图书馆。“巴老心胸很开阔,除了对中国学问的强调和热爱?,他的作品也一直在呼唤和平、大同的世界?。”
而巴老在几十年前提出?的一些?“读书观”,至今仍对人们阅?读多有启发。“他晚年时一直强调要独立思考,只有学会独立思考,才能有自己的根底,对读过的书、走过的路、眼?前的事做出自己的判断,取我所需。”周立民说,读者和读书是巴老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人和事,今天?的读者无论在何时何地,只要能读一?篇巴老的文章,就?是对他最好的纪念。(完)